新 版 论 坛 使 用 答 疑
搜索
查看: 7043|回复: 3

[同志言情] 古代“十三大美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图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Register/登録メンバー/회원가입/การลงทะเบียน)

x
一、潘安  
. |9 m9 D) r$ {: h2 `6 i9 l0 {2 Y9 y: Q% I+ f% S  g0 A9 i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 c( O$ y8 l4 H4 a& A
- D  E. n1 @9 G8 ~# m. t1 r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 m: ~% D" D2 Z) b! ^2 ?
8 M& L0 Y! `; `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 D8 N6 ^, E9 [, c

0 ^# X; T1 W8 {; R; S' n& A  八王之乱中政治一锅粥,潘岳偏要凑热闹,落了个为虎作伥的恶名。好歹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这辈子过得不算太衰。其文风华美却不失于雕琢;描写细致,尚不致于繁芜。善写清绮哀艳的悲情文章,是一个很忧郁的美男子。  
( Y+ ~0 r4 u" q8 B
! @% R( n2 n8 I. D  在生活中潘岳绝对是个好男人,十余岁定婚,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 ~4 `) n  j. ]6 L$ n4 o. w, D

( u9 k7 F5 Q1 Y: T. _2 G  二、宋玉  0 t2 I! |% ^% `' F3 U$ M; S
/ X1 A' p0 U' E- M. {+ L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唯一的佐证便只有他写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了。在那篇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接着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的妻子,与她生了五个孩子,从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毕竟大家都比较相信帅哥,于是就听信了宋玉的话,而“登徒子”却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除了这篇赋之外,就再也寻不到一分一毫关于宋玉之美的蛛丝马迹了。  " J; G, \, S! I7 A% K% v

. {: L7 w; C0 r% E4 g* z6 W: ^0 k0 a  据说,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没有因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场上混得还是比较差的,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虽然靠写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过楚王,但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连提点建议都没被采纳。但他并没有从此自弃,而是投入到创作中去,也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骚体的基础上变化出一种新体裁----赋,虽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算是不辱没师门了。其作品文字华丽,对事物刻画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赋》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 e0 t. A: S& z" |1 v   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据说是一篇赝文,很多人都说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考证宋GG是一位帅哥倒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假若真是别人写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该是得到时人或晚近之人公认的了,否则的话,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的。无论事实如何,宋玉终归是顶着了一顶帅哥的高帽了,他的帅名也早已流传千古,虽然多少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虑到他才子词赋家的身份,入选这份美男榜还是不遑多让的。  
6 V0 q- L' U  @1 E8 l. [6 a; b" t% J5 e% C9 u" N
  三、子都  
4 }$ b+ \8 F3 \$ ?- i) J9 m+ L1 y1 I) Z" A* h3 g- _9 b6 f, P4 o& v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佬。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乃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几个小时,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 q% w0 Q. Z0 k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满嘴仁义的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且听我慢慢道来……  
) r$ O/ E& n+ z+ z5 K$ m: l" z
7 a, I; F1 ]! `& G" \) E( X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虽美,却是个小心眼。《左传·隐公十一年》里便记载了他因争车未遂而在阵前射杀己方大将颍考叔的光荣事迹,由这一点看,子都老兄多少还是缺了些大丈夫应有的宽广心胸和英雄气概,只能将其归入偶象派一类了。  
7 B  T  N6 f$ O3 c+ u* u( w
# X; x) O3 c' d  虽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大帅哥子都毕竟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 ^' f& U1 j& E# y5 }
! X  n0 B' F0 r  D7 r0 D9 q  四、宋文公     ; Z4 ]3 f1 q( A2 o/ t, D. l

8 w. L; b( N, I  z; _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 {9 `$ G/ G  g, C  A2 O" ?
6 B6 L# I; t+ I$ Y; r  各位看官或许会感到奇怪,要问我为什么在开篇第一句便说出一句废话来。没做国君之前,当然是公子了,难道是乞丐不成,这一句话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是有那么一点,然而尽管如此,我却还是要说,因为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2 |: O/ ~8 d$ u6 ^/ l! ^* ?8 X! L0 G% Z$ u3 M  m3 g0 ]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2 ^3 g0 b- _7 W7 ~0 F" p9 j% X5 I5 }7 a+ d: ^% K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拍公子鲍的马屁。你公子鲍不是喜欢布施恩惠于国人吗?(由此可见公子鲍恐怕亦心存夺国的野心)好,老娘我帮你布施;还不愿意吗?还不愿意,老娘我干脆把宋国的江山也献给你做交换吧。  
9 ~+ }. k) z; z5 m- S2 Q2 `& U4 G4 p! C# W& \/ ~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 x' q  p* Q6 C  Y2 q; I2 m6 D
  那么这位帅的biangbiang声,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当然,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鲍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至于他做了国君以后的表现,我却只能遗憾的说声“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 q1 a' c' O' a, {
: u9 ~5 w/ g( I( n   五、邹忌  + \; X0 i: A' u: @6 j

; `- F- X6 f: \+ D' ~, [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内涵了,通常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邹忌更愿意别人注意他内在的东西,比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赞美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 g+ u4 Y* E5 Y/ w8 a% i
3 @% u8 e. ~6 F( m7 y  那时邹忌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比他更漂亮的人来代替他的苦恼。每天清晨,这位齐国美男子起床后都会站在一面铜镜前忧郁地低语: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有点象白雪公主的后母)?而魔镜总会歉疚地告诉他:很遗憾,我的主人,迄今为止您依然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每当魔镜说完,它总会看到对面的邹忌忧伤地哭泣,像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直到有一天,魔镜突然对邹忌这样说:我的主人,您终于不再是齐国最美的男人了,城北来了一个叫徐公的男人,他现在才是这里最美的男人。  
; F2 a& |2 X4 A& i& |
4 m2 {5 Q: y5 T" d* |: P  这一天,是邹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樱桃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又问小妾,妾回答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鹌鹑和仙鹤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复问客人,客人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样没有可比性。  ! m. i! J. L: [2 g8 v. p7 D: N
; \* a: ^6 |7 N. D' M
  过了几日,邹忌见到了这位在别人眼里不如自己美貌的男人。邹忌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拔足向王宫奔去。在王宫里,邹忌与齐威王边饮酒边聊天。邹忌说:大王,臣本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想让我给她买樱桃吃;我的妾想让我给她买野味解馋;我的客人想让我给他批几方木头盖房,所以都说徐公不如臣美,但事实上我与徐公相比,好比是茄子、鹌鹑、狗尾巴草,这证明我受了他们的蒙蔽。大王,以此引申到治国之道……  
$ o( m' Z. j$ }5 j# U齐威王听了邹忌一番话,陷入了沉思……  " ?& C* r0 [! J% [9 t
( q5 K6 l5 `, @: `/ s+ B. ~1 H# `3 G/ ?
  翌日,齐威王召邹忌觐见,一脸神秘地对邹忌说:爱卿,你又是齐国最美的人啦!邹忌不解,问:为何?齐威王笑嘻嘻地说:寡人已经把那个城北的鸟徐公毁了容,现在你老婆再夸你漂亮当然就不是蒙蔽你啦!  - \" Q$ E7 B" A  l# c: c

7 F! w  A: n0 @, x2 _- u% Y9 H  自此,人们都传说邹忌疯了。据说有人曾看到过他,已经变得神志不清,只反复说着一句话:我只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6 [8 v% a, P1 g0 O/ H, L& f# \
7 `* j; R: M. P- m8 _
  六、周瑜     " D" X7 o* [' o5 o, K, K

2 u' n! q7 Y) r9 {5 z3 M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 w6 W4 r0 p, G8 `. W5 e) {7 Y
, q, s& m4 w- j+ u  七、吕布  
( l3 q( x; E6 \. Y. G" v; ?) N  d  U/ a  m$ _. e
  吕布字奉先,三国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温侯,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吕布不但衣着华丽,而且喜欢耍酷,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简直是酷毙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到处泡妞,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N( Q& j" I: d7 d# L2 ]美女多半自恋,美男也不例外。吕布在丁原手下,虽说也是“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有模有样。新归董卓后更是盲目追求“名牌”,“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整个一个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赌,麦克·杰克逊出场也没他这么排场。连国内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禅也对他一见倾心。  & r; E% q5 [0 e5 q, ~+ l
8 I0 t+ [: _5 `) K2 Y. c2 W
  吕布不但善用画戟,就连射箭也有超乎寻常的本领,神乎其技的“辕门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艺之高超,就算关羽、张飞、刘备三人联手,也才勉强赢他。就个人武艺而言,吕布在三国时代可谓无敌于天下。  ( E$ Z' V- z8 L9 F6 M+ u

* {1 I7 s) s  ?8 ?/ H  但其为人反复,无仁义,叛伏无常。他原为丁原的义子,那个被他“怒目而视”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马和金珠玉带就令他谋杀亲“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这也难怪小吕,他出身贫寒,除了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外一无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绝代佳人,面对用法拉利(赤兔马)和钻石黄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会不抛弃“旧爱”(丁原)呢?吕布成为董卓部下后,又因与其小蜜(貂禅)私通,因恐东窗事发而与司徒王允合谋杀了董卓。曹操征讨徐州时,吕布趁机偷袭其根据地,后与曹操反复征战,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变而投降。  " ^4 d, m; P7 S3 U' P' g
; r7 Q) u0 t5 E" Q
  在白门楼,吕布被擒。刘备对曹操说,“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阳、董卓,因为他自己也想得到吕布。吕布实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溺爱,而爱总是让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吕布都会溺爱,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后来他怎么对待关羽就可见一斑)。如果这样,曹操或许会步丁建阳、董卓后尘,这样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他不希望吕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吕布这个事实。他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这就是刘备的逻辑,所以他更希望吕布死。曹操虽然很想得到吕布,但他也不想成为丁建阳和董卓,只好把吕布给杀了。“红颜薄命”原也适用于三国第一美男。     
8 X3 ~: ?" f; `6 l7 Z5 T! U; D, i" G+ N) S4 n' ^) _8 T
  八、嵇康  6 i  P! a6 S" a4 t: k+ c* Q  _; X+ {& l

4 @# S6 \: M$ L& Q- w, I% B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5 v. N9 N( A6 {+ j6 K% w- F7 B3 m6 N) Y1 ~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3 Q6 U6 Q! C9 T! J
1 N$ g- y( U7 G- i, z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1 z$ B+ `$ Q$ T

) [8 ?+ q6 n# I- |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 u7 @/ B7 Q9 E9 H# ?( S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4 j( n7 U2 S8 D% o2 |+ b) _! u; H# ^5 p* k/ d- n1 y" V
    九、卫玠  
- f0 Y0 ^2 X3 @* t
5 J; i% D( z( L& W* E6 o; R/ }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2 q8 Q2 y8 W9 k! P
$ L" ~0 X# _5 J1 U& i  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赶快来抢这个钻石王老五,把爱女嫁给他。卫玠带上新妇又往东行,来到了大将军王敦镇守的豫章(今南昌)。  
. C8 i: M/ _) w  ~! W' k1 q5 Q  r0 j: F% j4 Z
  王敦见他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很是器重。卫玠并不买帐,他感觉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乱,不可依附,于是再次转移,投奔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所以我们的fans在追星的时候都应该斯文一点,小心把偶像给看死了)。  " h6 L& V/ F$ m! [/ S9 M
- R$ X1 [8 t$ I4 V& i8 a
  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军事方面更是碰也没碰过。这么个人,居然在《晋书》上有传记,可见 “美男子”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传记里反反复复强调了两点:一是俊美,二是会嚼舌头。(前后一串,倒是挺适合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  - e7 R- r9 t- ^: A6 z

  t& `( X: P2 ~  一千多年前的卫玠同样舌头痒痒,一遇机会,定要冒两句,使听众个个惊叹。清谈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对卫玠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卫玠会说,脑瓜也明智,看得准形势,懂得保身避祸,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6 U4 y6 W9 B9 Y
& A( L& Z* x3 R( C4 ~/ O* \7 j4 ^
  十、韩子高  ; g7 T* a  c2 i' Z/ c0 j3 E

% j0 ?- M8 X0 }+ U  P, X  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身世微*,以做鞋为生。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他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的两臂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 g' k2 X+ I9 k1 [' v( A) c! `
" N! n+ ^9 e! [# P
  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茜(是个Gay佬),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同性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韩子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茜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     . c1 o6 h5 j  g
& T( k0 E7 R: ~* b
  十一、兰陵王  * E/ @3 r; n8 D" c5 a: F# T1 f
' y# b- s( a* e! w  P
  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 _) `7 t: O& l% K# L' i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高长恭当时还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连皇帝介绍的小姐19个在他眼中都成了恐龙,就一个勉强算美眉。  ; m1 D: Q, a6 |) P* |0 f
& U0 q- L: }4 E( \  w. l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 Y. H0 h0 a5 `3 w7 ~
高长恭后来不知为何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长恭这才开口说:“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而装装病。但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2 @) C0 h5 P) g3 @( b
% m; R+ G5 V7 y% i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但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 K' @2 R9 S% \; ]! P! B. C: N

& w; c4 R0 [4 @2 J/ r. D9 x   十二、慕容冲  $ B! D5 Q# `. `, q9 b0 {4 G* U/ N

9 }" [& Q$ U& K" Z  名字咋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偶不知道,杀人如麻却是事情。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 P# J9 y) |' B! i8 J
3 m8 ^! [8 j% o5 D1 k4 W. f2 D
  偶很长时间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国跟五代十国,后来才知道五胡十六国跟东晋处同一时期,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时候中国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为什么教科书上的南北朝是从东晋灭亡才开始算的。  . W8 G; M) X1 z. u" ^) r: S% a- C

& {- P' Z7 B$ [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现如今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  # s1 B3 S. r8 O7 K
) @3 w1 _5 E6 E
  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生命如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9 Q! @8 [" n) c2 l这句话讲多了也俗,常听人抱怨韩国电视剧,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结尾害死猪脚,生拼硬凑悲剧美。慕容冲上辈子就没修好,又不肯老实安分修下辈子,悲剧猪脚当得浑然天成,不会有人骂编剧吧?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为人狡猾且狠毒。  9 e; s3 q# C7 x, N9 i: U

. A. ^* R  w2 q  ]. \* t9 r  A  写到这里,偶脑海里晃着林平之的红影子:含着金勺出生,忽一朝大厦倾,忍辱负重,终一天血腥复仇,自己却在野心中毁灭。搞不清楚在这篇奇遇记中有没有个岳灵珊,我们只知道一个MM曾给慕容冲生了娃娃,可连姓氏都没留下来。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二鬼子学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来得更猛!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R/ R. ]  c! |8 g
+ G% `& r+ S! g1 V) g2 H  十三、独孤信  
, x/ i# }  E4 v/ D- N0 y$ k' a5 j: u5 \6 J
  独孤信,出生在一个小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说到这个人,偶不得不啰嗦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著名的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将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南迁到了洛阳。此后北方的六个军事重镇变得不重要了。从前镇守六镇的全是贵族子弟,现在新添的尽是些流放犯。少爷兵们眼见工资奖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后落得跟流放的一个待遇,能不恼火吗!大呼造反有理,六镇相继叛乱。  
, R6 X: m! O+ W  @, i$ A& V
! e& z* B" e4 s8 L% G& W% V! ?  千万别小看了这场起义,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统一中国的隋朝杨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镇烽火中打出头的。大帅哥独孤如愿也如这般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起义第一轮,独孤如愿站在朝廷这边,跟着亲政府的贺拔氏父子杀死了起义将领卫可孤,出了点小名气。起义第二轮中,不知怎么地进了葛荣领导的反政府武装。  
- g1 d' T8 Q% X/ T$ L. d$ K- K/ M3 @# R
  后来葛荣失败,独孤如愿跟着大伙一块儿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别抱怨他老是换主子,打来打去的那些将军们全不是好东西,小兵用不着讲什么主义,谁给饭吃就跟谁,人人如此。从后来的发展可看出独孤如愿不但无反骨,反而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立马提拔为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同样从葛荣那里投奔尔朱荣的高欢,因为形容顦顇,不起眼,只能充帐下随卒一名。高欢一世枭雄,当年却吃过以貌取人的亏。  , J- `+ f1 C- r' `
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在军中人称“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单挑本来就少,这一回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像。  / _, u# X2 c: I' z! k

- Y: e1 Z: X8 B& q  正当独孤如愿战场得意,一路升迁之时,政坛风云变幻,尔朱氏灭门,新一代权臣高欢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贺拔氏合伙除掉高欢。眼看箭在弦上,一触即发。高欢搞了个反间计,挑唆了个笨蛋害死贺拔岳。贺拔氏忙派独孤如愿去接管贺拔岳的军队。  3 C3 b# ]- l- e% ~: w& n

  X3 M, J" `( P) e4 j5 X  独孤如愿走到关中,发现那些兵士们已经给自己找好了个统帅,一看居然是小时候一块玩的黑獭。老相识,一切都好说,如愿便又回洛阳去了。黑獭,大名宇文泰,管了几个兵,野心倏——一下子冲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认后便在关中盘踞下来当军阀,不听高欢指手画脚。  
, g+ \- x% H5 P9 x5 h5 h2 z& w
# U* f3 D9 E& W6 c' s$ _4 f7 l- ^1 i% f, i  北魏皇帝对高欢忍无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独孤如愿一听到消息,老爹老妈老婆孩子全顾不上了,单骑追随而去。因为对老东家贺拔氏遭遇感到不平?还是出于跟黑獭的义气?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吗?以至于抛家弃子,从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别。留?走?一个政治赌局。每个人都要从“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选一个投注。  
$ p7 m& @* W- `2 r. S- O
7 K, Y% [+ c2 G: l  当时高欢无论在哪方面都是占优势的,西迁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贺拔氏的当家贺拔胜也是骑墙态度。用事后诸葛亮的眼睛来看,独孤如愿投得多么正确!在宇文泰扶持起来的西魏基础上,发展出北周,隋,跟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女婿杨坚,唐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外孙李渊。瞧人家独孤将军什么眼光!  $ S" P2 [7 m  p$ G0 M0 N: M
从此独孤如愿为宇文家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其中也曾因为打了败仗跑到江南梁朝休养。三年后,梁武帝准他北上,问他是否会去父母生活的山东(指高欢领导的东魏),独孤如愿答得坦荡:事君无二。一心一意,继续给宇文氏卖命。独孤如愿颇有谋略,最冒尖处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今天水)任刺史时,人家几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远近跑来归附的流民有数万家之多。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kao! 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个帅呆了的新造形。  7 r+ k; `( r' b6 W- r

! ~7 j! z- u; A3 i  偶还找了个关于他的故事,酿古井贡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独孤如愿曾经丢了把剑进去。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质不同凡响。宇文泰见独孤如愿信着遐迩,能服众心,特特给他赐名为“信”。任命为八大柱国之一 (翻译作政治局常委,行吗?)。宇文泰死后,八大柱国中的宇文护独揽朝政。大臣赵贵想与独孤信合谋,干掉宇文护, 还权给宇文泰的儿子。独孤信说要考虑考虑。这一犹豫,宇文护的毒酒就送上门来了。  
3 K$ \- \: L1 k1 F3 G! t% O! g/ N/ g$ ?$ ~
  唐朝人说独孤信虽祸及自身,却惠及子孙。事实上他是个重事业不重家庭的人。如此人物,如此结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人能全?独孤信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事当数生出了三国皇后。他西奔后三十出头,又娶妻纳妾,养了六子七女,厉害的是六个儿子全是正妻郭氏所生。看来独孤郎的心也有所属处。长女嫁给宇文泰的长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给杨家,后来都是皇后(李渊母亲的皇后头衔是死后被儿子封的),杨广,李渊,全是他外孙。  
3 D0 i6 ]9 ~- v' G8 I- Z7 m2 s2 x" V0 x. R' K
  值得注意的是独孤家的孩子个性都很烈,不知是怎么教出来的:杨广老妈,隋朝皇后独孤迦罗是出了名的女权活动家,旗帜鲜明地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对男人纳妾,把老公杨坚玩过一夜的宫女给活活打死,皇帝杨坚还不敢反抗,离家出走生闷气;李渊老妈病倒在床,却有力气发脾气,吓得好几个媳妇都不敢给他端茶送水;那六个儿子也不省油。独孤信早年给他们生过个哥哥叫独孤罗,年轻的爹前脚跑掉,倒霉的孩子后脚便被高氏投入监狱,一关二十几年,终于一天重见天日,因为西边的爹已经死了。高氏灭亡后,穷困潦倒的独孤罗跑来投亲,弟弟们哪里容得了平地里忽然冒出个长子,众口一辞,说这家伙丫头养的,没继承权,反正他母亲已经没了,死无对证。还是独孤迦罗出面打抱不平,认定独孤罗是嫡长子,可以得到父亲的爵位。皇后的话掷地有声,是真是假谁敢怀疑。独孤罗的生母究竟是什么身份,后世是查不出来的,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如是而已。
, j  c: w2 O/ Y/ j4 ~# R* E! f7 d0 ?( U3 |
[ 本帖最后由 century 于 2008-7-21 04:03 编辑 ]
发表于 2008-7-2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古代美男啊 虽然好多受时代的限制 没有什么太大的丰功伟绩 但是依然在历史长河中流下他们的足迹
发表于 2008-7-2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看不出来,长的怎么样了
发表于 2008-7-3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宋玉、周瑜、吕布‘还是有一定印象的。不过说实话,没人见过的吧?哈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搜 同

GMT+8, 2025-5-13 11:13 , Processed in 0.02796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